跳到主要內容

2025-11-16〔組發議題〕爭取擔任調查委員或各委員會委員,是為了「不讓教師任人宰割」!

回到高雄市教師職業工會&高雄市教師會網站首頁

爭取擔任調查委員或各委員會委員,是為了「不讓教師任人宰割」!

最近,接連翻車的全教產,又開始推出各種「對付全教總及其地方工會」的行動(收費季還沒完?)!

繼先前將「全教總合法進行的政府補助計畫」拿出來攻擊(參閱本會電子報第1467期電子報第1471期),最近又拿「專審會」和「校事會議」的議題來抹黑全教總~除了在公聽會上胡亂抹黑,公聽會後竟又接連兩天製作梗圖,試圖誤導大眾。如今,【廢除校事會議】的輿論大戰正激烈,全體教師本該團結一致,但全教產卻毫不忌諱、繼續施展「內鬥」本領,一再印證那句【全教總監督政府,全教產對付全教總】!

這兩天,高教產幹部又以全教產的名義發報,宣稱:「根據多方資料,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(全教總)及其地方工會理事長中,有高達七成五同時擔任『專審會』與『校事會議』調查委員或輔導員。我們質疑,這樣的身分重疊,究竟是代表教師,還是審查教師?當球員自己兼裁判,制度的公正性又從何而來?」

有趣的是,高教產自己的核心幹部不也有多人名列「專審會」及「校事會議」調查人才庫的名單中(見上圖)嗎?!上述「指控」只能再次成為「一根指頭指別人,四根指頭指自己」的最佳示範。其實,高教產已經不是第一次「打臉自己」了(可參考本會9月份電子報);但他們樂此不疲,真的是「只要能達到鬥爭目的,什麼是非、邏輯、良心都不重要了」!

回顧當年,全教總之所以推動成立「專審會」,一方面在化解「師師相護」的洶洶輿論,更在於消除「校園整肅異己」的制度風險。

要知道,台灣這20年來,「處理不適任教師」的訴求始終具有「社會動員能量」~從早期的「教師分級制」、「教師評鑑入法」、「訂定教師專業指標」,到近期的「降低教評會教師比例」、「校事會議調查小組由官方指派」、…等等,之所以能進到政策制定者的視野,都是來自「處理不適任教師」的巨大輿論壓力。

還記得108年行政院的【惡修《教師法》】,正是因為家長團體進行全國串連(還搞了個「十萬人連署」),趁著「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大敗」對執政黨施壓;而當時【全教總及其地方工會】是全力奮戰、堅守城池,才有今天「免於任人宰割」的局面。這段歷史,親歷的伙伴應該記憶猶新吧!

當全教總頂住巨大的輿論壓力,一再為老師們擋住許多惡修的立法企圖,請問全教產做了什麼?當教育部硬推「校事會議」調查教師時,教師組織難道要放棄「保護教師」的角色,放任各方「非教師」擔任調查員或各委員會委員嗎?難道全教產是主張「教師可以任人宰割,全由非教師來當調查員,調查及審議教師事件」?高教產竟然不惜打臉自己的核心幹部,也要盲目支持全教產攻擊全教總?

本會要再次重申:【教師組織爭取擔任調查委員或各委員會委員,是為了在「有殺傷力」的程序中,不讓教師任人宰割】!但既然全教產「貼心」的幫大家整理出表格,告訴大家【哪些縣市、有全教總的哪些理事長、可以在何種程序中保護老師】,大家也就不必客氣,盡量尋求【全教總及其地方工會】的協助吧!

還沒加入的伙伴,也請趕快加入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