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〔政策議題〕教育局診斷評量困擾師生,基層怨聲載道! (2013-11-7)


        10月中,高雄市所有國中小被要求進行為期1個月的「學生學習診斷與進展評量」。教育局聲稱這個額外的評量檢測,比9月份教育部「補救教學計畫」的線上檢測,更能達成「帶好每個孩子」及「客製化服務」的目標,但由於資源與配套的不足,此一檢測工作已造成學校與師生困擾,包括:排擠佔用正常課程、電腦教室不夠使用、學生操作困難、學生施測後挫折感…等等問題;基層早已怨聲載道,教育局的長官還渾然不覺!?

        教育部「補救教學計畫」的線上檢測,只針對學業成就後35%學生檢測,並針對檢測出有需求的學生進行補救教學;然而,根據教育局今(102)年7月訂定的「高雄市國民中小學學生學習診斷與進展評量實施計畫」(如附件),102學年度的施測對象為「本市2、3、5、7、8年級全體學生」,103學年度的施測對象更將增加到「本市2~9年級全體學生」。

        教育部「補救教學計畫」線上檢測的人數少,可以由教務處人員利用課餘時間(早自習、午休)進行;但教育局的計畫是全面施測,無法用前述方法施行。因此,學校被要求修改課程計畫,將檢測評量排入各班的「電腦課」(每班須2堂課),造成學生的正式課程遭受排擠。

        基層老師質疑:到底「全體學生」均接受測試的意義何在!?教育局施測後的配套措施為何?教育部既然已有相同檢測,為何教育局還要疊床架屋的全面施測?這難道不是浪費公帑?甚至損害學生受教權?

        此外,由於是全班施測,必須由級任導師協助施測工作;但小學三年級才剛開始上電腦課,許多線上測驗需要的電腦知識,學生根本還沒學到,以致於施測過程狀況百出。加上檢測系統出現的各種突發狀況,更增添第一線教師處理困擾。

        更嚴重的是,由於測驗結果會立刻在線上呈現,以致於成績不佳的學生常出現「非常挫折」的表情;而緊接著的「情境題」,甚至有「你認為你剛剛的測驗表現不好的原因是什麼?」(如下圖),又進一步造成學生的挫折感!基層老師不禁質疑:教育局的檢測到底是要「帶好每個孩子」?還是要「打擊每個孩子」!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