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教育部長與高中、國中、國小現場教師諮詢會議(南部場)】旁聽側記
~由【主管機關派員參加】的教師諮詢會,教育部長聽到怎樣的聲音?又作了怎樣的回應?
上週五(9/12)下午,教育部辦理的「教育部長與高中、國中、國小現場教師諮詢會議(南部場)」,在高雄市左營區新光國小登場。這也是繼8月25日在新北市板橋區海山國小辦理的「北部場」之後的第二場。
雖然,教育部在給各縣市教育局處的公文中註明「可請教師組織」推派;但到現場就發現,除了嘉義縣和屏東縣請教師工會(皆隸屬全教總)推派之外,其他包括台南、高雄、台東、澎湖等縣市,都是由教育局處直接指定人選出席,其中甚至有借調教育局的課程督學。
高雄市教育局同樣未邀請教師組織推派代表,但本會一向關心教育政策走向,也希望能趁機聽聽與會老師的見解,同時也好奇曾任高雄市教育局長的鄭英耀部長,回到高雄聽取南部教師意見時,會做怎樣的回應。於是,本會副理事長李雅文便主動前往現場列席觀察,並記錄整個過程。
整場聽下來發現,內容與第一場諮詢會並無太大差異,有關教育部預擬的「四大議題」(註),與會者「提出應解決問題」的多,「提出具體建議方案」的少。事實上,大家反映的許多現象,幾乎在北部場都有提到,而全教總也已發新聞稿點出問題關鍵所在,以及應如何因應(新聞稿連結)。在聽到老師們現身說法有關人力不足、行政爆量、薪資待遇跟不上時代、慘遭濫訴、承辦校事會議業務反被告…等等心酸事蹟時,深深感受到一股瀰漫在基層失望無力的氣氛!
這場次的諮詢會中,比較突出的發言有四點:
一、多位主任及曾任教甄委員的老師提到,【師資荒】不僅是【量的問題】(聘不到人),更嚴重的是【質的問題】(教育專業不足)~來甄試的人員甚至有連電腦文書作業都不會操作的、基本教育專業(例如編寫教案、課程計畫、班級經營等)都不懂的、人格特質明顯會出事的…等等,於是只能從缺續招;若不得已咬牙聘用,就必須調整工作(請其他老師協助擔下大部分輔導管教及行政工作),以配合代理老師的狀態。
二、【人力及薪資待遇不足】的問題(例如「小校及小學員額不足」、「行政組長加給3級制僅改2級制對碩士起薪教師杯水車薪」、「導師加給及特教加給被忽視」、「鐘點費30年來只調漲18元」、「行政專職化」等等)談到快爛了;但有位長期兼行政、來自台東的老師卻提出相反意見,認為行政要由老師兼任,因為有教育愛才會犧牲奉獻、用心工作,提到自己長期無償加班,就是基於教育愛。但「家長濫訴」卻嚴重傷害了這股教育愛,再不解決,教育愛終將熄滅。本會副理事長心中感慨,或許偏鄉很需要這樣「燃燒自己、照亮學生」的熱血老師,但希望這個發言不會讓教育部將【繼續壓榨老師】合理化。
三、有關「濫訴」及「校事會議」,每位發言幾乎都提到現場的「慘烈情況」~例如「一個月內被同一家長投訴5案,調查2案全都不成立」,「初步調查時組長先與家長溝通結果被家長告偏袒」、「被教育局(處)要求所有檢舉案件『全部受理』,剝奪學校不受理的權責」、「民代及某基金會介入施壓學校」、「家長或學生利用『向教育局檢舉學校就會被逼跑流程,而且檢舉成本很低』來挑釁或威脅教師」…等等,與本會瞭解的情況相去不遠。發言者大都希望教育部要解決這些問題,但很少提出具體可行的修法或政策建議,提出的建議有部分正是全教總的建議,也有的其實已是現行規定,只是落實不足罷了。
四、有關「行政減量」,會眾幾乎是異口同聲的表示「沒有感覺」、「減少的部分會在其他地方更多的增加回來」。尤其是已經變成「通報組」及「調查組」的學務處組長,根本沒時間做好本來該做的「輔導管教」業務。此外,本來「競爭型計畫四合一」後應該業務會減少,卻因為教育部【經費公文遲遲不下來】而延誤的所有工作,變成學校承辦人員要「在極短時間內加班完成」。更別提各式各樣【不同單位、同樣性質】的表單要填寫(有時只是承辦人換人),來自五花八門機關團體的垃圾文要收,非教育單位丟過來的各種與學校教育無關的工作…等等,都是「行政減量變爆量」的原因。
鄭部長的回應則令人十分失望,除了一些官話外,偶而會就某一發言觸發到他個人的「往事回憶」;最後總結也拉拉雜雜,簡單的說就是「花錢的要看財主」、「各縣市狀況不同不宜由中央統一規定」、「正在討論中了」這三句;只有【正在討論中的事項】(只知可能與「校事會議修法」有關,具體甚麼內容並未提及)或許略可期待。
與全教總的想法一致,本會以為,這「四大議題」早有來自全教總的「清楚分析」與「具體解方」(例如,本會很早就主張:行政職務全面專職化、職務加給法制化、增置專職校安人力、對濫訴家長課責…等等),教育部趕快「動手做」就對了,不用再勞師動眾的辦什麼「與部長有約」了!
-------
註:教育部預擬的「四大議題」為:一、校園行政減量之辦理情形。二、代理教師權益之辦理情形。三、導師職務加給級行政職務加給調整之辦理情形。四、校事會議、校園濫訴之因應策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