讓研習有了更多的意義!高雄市教師職業工會辦理102年「勞動教育暑期幹部研習」活動報導 7月15、16日,高雄市教師職業工會近50位夥伴,在陳建志理事長、周益村秘書長的號召之下,齊聚「烏山頭湖境渡假會館」一同探討組織的發展現況,也一同擘劃工會的未來展望,嚴謹且震撼力十足的紮實課程,使「教師」與「工會」,這兩種一般人刻板印象中頗為「衝突」的概念,在學員的心中產生了美好的連結,甚至能對未來無限的可能性,開始有許多的想像與盼望。 課程中論及,「工會」在先天的命名上就有統治階級的權謀,國外原文為「Union」意指團結,是不分身分、不分職業、也不分貴賤普遍服膺的價值,因為唯有團結、才有力量,但對抗的不一定非得是資方,也可以是強權、甚至是獨裁者;在「天地君親師」遺毒未清、「唯有讀書高」謬論餘孽未除的台灣,加不加入「工會」,不再單純體現「人類是群居動物」的簡單概念,反倒著了統治者惡謀算計的道,演化成對「身分、階級」的區辨及認同,一但執著於「知識分子」的身分固執,則「工」字便成為團結的最大障礙。跳脫無謂的階級優越,認清教師不是一種階級、只是一種職業,便能醒悟在大家都是「受雇者」這樣純淨的價值之下。 一波波價值概念的挑戰、重塑,使得「渡假會館」不再如其名稱般爛漫,反倒激起學員對「改變」之信仰與積極投入的氛圍,正如多位講師一再提到,對照世界民主、進步國家,動輒70、80%工會參與率,台灣僅6.8%的狀況,或許正是台灣勞動人權、甚至社會公平正義,多年來未能向上提升的關鍵;沒有集體勞動意識的支撐,罔論改善勞動條件,不是?但,我們所教導的學生,未來卻絕大多數是「領勞保」,自詡為台灣社會穩定與進步動力的教師,究竟要如何能自身於「工會」運動之外? 當然,如果以這樣硬調子的課程內容作為唯一主軸,恐怕本次研習將成為絕響;幸賴烏山頭的秀麗景緻、走出房間在陽台就能飽覽湖景、夜間環湖漫遊驚喜於身旁螢火蟲飛繞、秉燭把酒夜談,以及參訪八田與一紀念館串聯起人文與土地關懷,皆進一步豐富了整個活動內涵,鈎織出美好而難忘的回憶,夥伴紛紛表示,下一次的勞動教育研習絕不缺席。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