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 2024EIAP 第一屆女性大會 】 專題報導 (下) -1- ~「亞太區教育聯盟的賦權行動與領導力」 ■ 文/高雄市教師職業工會副理事長李雅文 大會第一天的第一個議程,便開宗明義探討這次專為特定性別召開大會的緣由,進行「為何性平是工會的事」的研討。主持人是 Kristy Farrant 秘書長(紐西蘭 NZPPTA ),四位與談人分別為: Unifah Rosyidi (印尼 PGRI )、 Ramadevi Rathinasamy (印度 AIPTF )、 Nanise Bale Kamikamica (斐濟 FTA ),以及全教會(台灣 NTA )的李雅菁老師。 與台灣相比之下,印尼、印度、斐濟,都是在社會文化上女性地位相當低落的國家,這些國家的教師工會正是少數能讓女性參與社會運動,並發揮影響力的組織。女性勞動者在這樣的父權社會中受到極不平等的待遇,不只同工不同酬、難以升職或進入領導階層、承受懷孕生子而失去工作的風險及更大的家庭責任等等困境,更有遭遇職場騷擾或暴力對待的危機;也因此這幾國工會對於性別平等、提升女性在職場公平待遇及機會的著力甚深。也由於工會可以對政府進行遊說、影響到國家政策,並透過教育從根本開始改變社會觀念,推動性平、進行社會改革,也成了這些國家的教師工會的重要使命。除此之外,這些國家的工會組織內部也存在性別不平等的現象;於是,提升女性參與的機會及能力、增加進入領導決策階層的比例,也是重要的課題。 幾位與談人不但分享他們的未來目標,也分享他們的推動策略及進行中的行動,包括以統計為基礎的研究(增加說服力)、辦理各種增能培訓(以「姊妹教練」模式)提升幹部知能、參加國際會議吸取他國經驗並增加能見度,以尋求 EIAP 、鄰國組織協助資源……等等。至於台灣,性平議題的推動走得比較前面,因此雅菁老師的報告,便著重在性平三法修法、如何推動政策參與與性平教育層面。與談人發表完後進行綜合座談,台下與會人員展開熱烈的提問討論,比較特別的是還提到了關於原住民政策。 這三天的研討會裡,都有一段時間由各「次區域平台」進行各自的工作,以制定該平台的共同目標(至少一個與「姊妹教練」模式有關)及執行策略,並形成 2024~2026 年具體工作計畫,將在第三天的最後一個議程中發表。我們北亞平台(台灣、蒙古、南韓、日本)在幾個月前就透過線上會議初步討論出共同關切議題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