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〔政策議題〕「重學術、輕技術」是技職體系消滅的元兇? (2015-12-31)

「重學術、輕技術」是技職體系消滅的元兇?


台灣這二十年的教育發展,實在很難不讓人覺得這個國家是在進行「消滅高職」的勾當;不但師資、設備、經費沒能跟上時代需求,甚至教育內容也逐漸以升學為目標,脫離「技術本位」的應有本質。由於一味模仿(美國路線?),缺乏深刻的檢討,台灣的技職教育已喪失了中心思想。

  多年來,我們一再強調「適性教育」,但技職體系卻仍是一般人對認知的「次等教育」;研究顯示,就讀高中的學生其家庭背景及國中學業成績,平均皆高於就讀高職之學生。如此,又如何期待國家技職人力素質的提昇?

  教育部長吳思華被立委質詢「高職設備嚴重落後,學生所學和業界脫節」時,也承認我國的技職教育有5大問題;但對於如何解決,卻仍未掌握真正重點。

  以高雄市目前大力推動的「產學專班」為例,就存在諸多政策面的問題。例如:產學合作的企業常把「產學班」的學生當成「補充人力」,而並未提供真正合理的實習課程~學生名為實習,但實際工作量卻像一般上班族(甚至也經常加班);在工廠學習技能時也並未有計畫的安排學習不同技能,更別說提供先進技能的學習。為什麼會如此?是企業不肯,還是企業做不到?政府有沒有深入瞭解問題,並根據問題的癥結提出解決策略?

  此外,包括「『引進業師』能否徹底解決『技能專業師資不足』」、「『技能競賽』之公平性與效能性何者為重」等等爭議性問題,都在在顯示主政者對技職教育的茫然。

  這次立委選舉,本會在【政黨票】所推薦的綠黨社會民主黨聯盟(簡稱「綠社盟」),是唯一提出「增加對高職投資」政見的政黨。這不但反映出「綠社盟」重視技職教育,也真正掌握我國技職教育的病灶。

  該是台灣對「技術教育」的價值重新認知的時候了,不但為了國家的產業發展,也是為了不同性向孩子的能力解放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