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〔政策議題〕【立報】不信任教師 再多評鑑也是白搭 (2013-9-5)

不信任教師 再多評鑑也是白搭

【記者黃文鈴台北報導】

        全教總舉行為期兩天的教師評鑑國際研討會,香港與美國代表強調,教師評鑑制度需建立於對教師的信任基礎上,目前多國皆有各自的教師評鑑系統,唯獨芬蘭與台灣尚未建立教評制度。美國教師聯盟代表Ellen Bernstein指出,台灣需先釐清評鑑的目的與方向,是否借鏡其他國家的制度,勿重蹈他國覆轍。

       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於4、5日舉辦「競爭、品質、合作—專業發展與團體協商國際研討會」。首日以香港、美國德州與新墨西哥州、英國、新加坡個別的教師評鑑制度進行討論,與會代表點出,何以芬蘭沒有教師評鑑制度,但該國的教育策略仍被視為國際成功典範。
要從教職 芬蘭設高標準

        美國教師聯盟阿爾伯基克教師工會(Albuquerque Teachers Federation, AFT)理事長 Ellen Bernstein指出,在美國,政治是影響教師評鑑的因素之一,各方卻忽略了教評只是教育拼圖中的其中一塊,若缺少給予教師支持的工作環境,教師們也無法充分表現。



▲「競爭、品質、合作—專業發展與團體協商」國際研討會4日在文化大學大夏館國際會議廳舉行,教育部長蔣偉寧下午出席,與國內外團體學者交換討論意見,希望更了解民間改革期待與國外經驗。(圖文/姜林佑)


        相較之下,芬蘭教育為教師職務設下高門檻、高標準,在芬蘭一旦成為老師,社會將給予高度肯定與信任,Ellen Bernstein指出,在美國能透過許多途徑取得教師資格,社會對教師職業的尊重,自然沒有芬蘭高。

       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總幹事葉建源認為,教評是必要的,但香港的問題是將教評「放得太大」,他認為教評只能滿足教師的晉級、敘薪等行政功能。相對於校長對於老師的外在評鑑,老師的自我檢視才是最重要的。

        如何讓外部評鑑成為改進動力,帶動老師自我審視?他認為,一般老師會害怕校長或高職務的人進行評鑑,是擔心評鑑者並不深刻了解自己,他呼籲校長應當「走下來」,多與老師接觸,當學校有信任氣氛與對於老師的專業了解,教評結果才值得信賴,也才能發揮它應有的作用。
老師應為制度的主人

        教育部長蔣偉寧表示,台灣的家長團體與教師團體對教師評鑑存有歧見,但大家都在同一條船上,應一同努力。他希望台灣未來實行的教評是以「讓老師專業能成長做思考,而非以讓某個老師被淘汰作為出發點」。

        葉建源認為,若希望國內老師都能達成一定教學水準,設計教評制度時應考量如何協助不適任教師。先思考究竟教師是制度的主人,或是被評判的無奈被動者?他幽默譬喻:「秤豬不會使豬變肥、變重,是養豬才會。多秤幾次也不會變重。」呼籲除了教評制度外,重要的是良好的教學環境。蔣偉寧回應:「不秤就不知道豬多重,這也是我們進行評鑑的原因。」

        蔣偉寧說,教師評鑑要從教師專業成長為研擬方向,未來將開公聽會,聆聽各方意見。全教總副秘書長羅德水表示,支持教師要專業成長,但並非透過教師評鑑達成,他說:「錯誤的教育政策會禍害一整個世代。我們在立法之前還有機會。」


以上訊息轉貼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