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〔政策議題〕「中英文雙語教育」、「ABC充實偏鄉教育」都有打高空之嫌!? (2018-9-11)

「中英文雙語教育」、「ABC充實偏鄉教育」都有打高空之嫌!?

~「短評高雄市長候選人教育政見」系列二

 

本系列的第一篇,是97日本會與家長團體及校長協會發出的共同聲明《裝冷氣不算難,誰買單才是重點!》;針對藍綠二黨市長候選人皆承諾「上任後將為國中小全面加裝冷氣」,卻未清楚交待「誰要支付未來裝設冷氣及使用的費用」,直指:令人有種「魔鬼藏在細節中」的感覺。

本系列將陸續針對市長候選人的教育政見提出評論,供選民參考。而本文要評論的則是韓國瑜提出的「推動校園中英文雙語教育」,以及陳其邁提出的「運用ABC(人工智慧、大數據、雲端科技)三個核心元素,充實偏鄉學校的數位教育」。當然,本文引述二位候選人的論述,都是來自媒體報導;媒體是否斷章取義,候選人自可提出澄清。

首先看韓國瑜的政見,他說:「台灣城鄉差距很嚴重,以英文托福測試和雙語能力來說,我們居然和北韓同燈同分,我們的孩子缺乏國際移動力,凸顯教育制度要嚴加檢討改進。高雄市要發展成為一個國際化的都市,一定要從學校開始推動中英文雙語教育,,因為在國際移動的過程中,假如有了語言障礙,即使擁有其他強大的專業,還是會有矮人一截的感覺。」

不該獨厚英語教育

英語不好(即使其他的專業很強)就有「矮人一截的感覺」?韓的這種說法是標準的價值觀扭曲。去看看那些非英語系國家的諾貝爾獎得主們,他們的英文都很好嗎?當他們用自己的母語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音樂廳致詞時,可有任何人覺得他們「矮人一截」?他們「國際移動力」又會有多困難?

事實上,「英語教育迷思」是不少台灣政府首長的「偏好」,包括陳水扁、馬英九都曾在總統任內力推英語教育。無獨有偶,現任的行政院長賴清德甫一上任就表示「明年將確立台灣的『雙語國家』政策,以提升國家競爭力…」,因此招致不少輿論的批評。就像洪蘭教授曾批評,會講英文不代表有國際觀,英文不好也不代表沒有競爭力;日本的托福、多益成績甚至還不如台灣,日本的競爭力有比台灣差嗎?

沒錯,台灣城鄉差距的確很嚴重,但雙峰現象難道只有英語?其他科目都不重要了嗎?以最近一次的國際學生評量(PISA)為例,台灣學生不論在「科學素養」、「數學素養」及「閱讀素養」,成績「低於基本程度」的人數比例都高出各國甚多。年初,不是還有媒體報導本市某偏鄉高中今年學測無人超過40級分,難道只有英語有問題?

重視偏鄉教育,應對症下藥

接著我們看陳其邁的政見,他說:「科技與經濟的發展必須同時兼顧公平及弱勢照顧,不能讓偏鄉孩子輸在起跑點,我將透過:強化現有師資的數位認證及資訊人才的培育,由實際教學經驗的教師,整合其數位教材內容,ABC(人工智慧、大數據、雲端科技)三個核心元素運用,充實偏鄉學校的數位教育,提供數位教育公平機會。」

很好,也和韓國瑜一樣「關心偏鄉教育」。但我們不禁要問:偏鄉教育的癥結在數位教育嗎?數位教育是偏鄉孩子的起跑點嗎?當偏鄉的孩子連閱讀、四則運算等基本能力都還極待加強的時候卻奢談數位教育,豈不是太不實際?!

或許陳的意思是指「用數位工具來提昇基本能力」。但我們也要提醒陳候選人,教學工具並非改善偏鄉教育的關鍵。前國教院院長許添明教授在他的研究論文《偏遠地區教育–成功專案》中就指出,影響偏鄉孩子學習成就的因素中,每生單位成本、教師年資、教師流動率等等這些「學校資源變項」,比起科技設備、書籍、學生活動等等這些「學校投資變項」,前者要更加重要。此外,論文也指出:家庭對於偏鄉孩子學習成就的影響與學校一樣重要,改善偏鄉孩子的「家庭學習環境」,效果更是極為顯著。

在此奉勸二位候選人;政府施政首重「務實」,首長的政策主張更應該有充分專業論證;否則,錯誤的政策不但造成浪費,更可能引發災難。